曾永和
登华封台 天开古洞隐山阿,秀色浮空拥翠罗。 势控珠崖低太岳,地增金府壮炎坡。 石潭云绕龙行洞,岩树风清虎渡河。 忆昔东山盘谷老,栖迟共奈赤苍何。 1. 天开古洞隐山阿,秀色浮空拥翠罗。 - 天开古洞:指自然形成的山洞。天开,指天然形成。古洞,指古老的山洞。 - 隐山阿:指山洞隐藏在山的角落。阿,指山侧。 - 秀色:指美景。浮空:指从高处俯瞰。拥翠罗:形容山的颜色如同翠绿色的罗网。 译文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削玉俨然似对扬” - 注释: 描述的是一种形象,削去棱角的玉石,其形状仿佛在向天空挺立。 - 赏析: 此句描绘出玉石刚经过雕刻后,显得格外挺拔,仿佛要直指云霄。 第二句:“干霄特峙五云乡” - 注释: “干霄”,即直冲云霄;“五云”常用来形容天上的彩云;“峙”意为矗立、独立。 - 译文: 高耸入云,独树一帜,如同屹立在五彩缤纷的云层之间。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瑶台望海(第一首) - 瑶台:传说中的仙台,常被用作比喻仙境或美好的地方。 - 南海沧波浸碧沙:南海的沧波指的是浩瀚的大海,碧沙指海水的颜色。 2. 杳无涯(第二首) - “杳”意为遥远,无边无际。 - 一望杳无涯:意味着从远处望去,视野极其辽阔,看不到边际。 3. 长澜浴日浮金镜(第三首) - 长澜:巨大的波浪。 -
华封洞 华封,地名,位于中国陕西省。洞口被华山所环绕,景色优美,是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洞内宽敞明亮,可以容纳许多人。洞内有许多奇特的岩石和化石,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译文: 华山之巅洞开,寻幽探秘奇观无穷。 半山腰飘香如瑶池之草,石室内花影覆盖苔藓。 黑潭龙腾,千嶂合为一色,阳德凤鸣,九霄云来。 举头仰望,云雾弥漫,文星高照,仿佛登顶。 注释: 华封:地名,位于中国陕西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然后根据要求圈定诗句,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1) 本句中,“儒巾奇石列山巅”一句中关键词有“儒巾”,结合注释“儒者冠也”,可理解为儒冠;“奇石”即奇峰;“列山巅”指耸立在山巅之上.据此可赏析为:儒冠奇峰耸立于山巅之上. (2) 本句中,“高凌霄汉侵南极
仙舟系缆 谁识乾坤水一沤,遥从苦海忽回头。 羽人已到无为岸,莲叶空悬太乙舟。 双桨不随云出没,片帆岂逐浪沉浮。 坐深玉宇金波漾,疑是乘槎贯斗牛。 注释: - 谁识乾坤水一沤:谁能够理解天地之间,那渺小如水的一滴水的存在意义?乾坤代表着宇宙,水指的是水滴,这里表达了对天地之微的感慨。 - 遥从苦海忽回头:从苦难之海中突然回头,形容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后终于有了转机或觉悟。 - 羽人已到无为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全诗如下: 海眼流丹 石开海眼引泉通,溅玉流丹未有穷。 细度林声归寂听,光涵云影映晴空。 烦襟不觉观时失,宿疾疑从饮后攻。 不入凡流同混浊,穿云络石杳无踪。 注释: 1. 海眼流丹:大海的眼睛流出了红色的液体。这里的“海眼”指的是海洋的出口,也就是海底的通道。“流丹”则是形容海水的颜色如同丹砂一般鲜艳夺目。 2. 石开海眼引泉通:石头打开了通往大海的道路
碧水环龙 碧绿的水面环绕着天空,草地上的草色鲜艳芬芳。凝眸凝视,野情汹涌澎湃。 潭云触石乘风起,玉洞飘花泛水香。 潭水波纹荡漾,云雾缭绕山石之上随风而起。如玉般的洞穴中飘散着花朵的香气,沁人心脾。 澄湛最宜僧洗钵,虚明常助客飞觞。 清澈见底的水面最适合修行僧人洗钵,明亮的月光常能帮助客人挥洒自如地饮酒赋诗。 回环龙脉真如带,东海朝宗去路长。 蜿蜒曲折的龙脉如同一条腰带,通向东海
诗句释义: 蓬莱香窟,名利驱人苦百端,身闲始觉有馀欢。蓬莱洞里烟霞拥,香积厨中境界宽。霜管倚云翻玉粲,月瓢和露醉金丹。个中滋味谁能会,宁向人间问苦酸。 译文: 蓬莱香窟,名利驱使人心痛苦百端,只有身心宁静时,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欢乐。蓬莱洞内烟雾缭绕,美景如画,香气弥漫;香积厨中景象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在霜管的辉映下,云朵翻卷,犹如玉石闪烁;月光洒落,如瓢中倒出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然而
注释: 七峡巢云:传说仙人在七座山峡筑巢,故名。 人传仙迹遍东山:传说中,仙人的仙迹遍布在东山(即庐山)上。 棋局年深瑶草绿:棋盘上的棋子已经放了很久了,绿色的草也长得很茂盛。 药炉昼永点苔斑:药炉里的药火一直燃烧着,直到中午,苔藓也长出斑点了。 斜穿明月如珠碎:月亮像珍珠一样从天空中斜穿过来。 乱拥闲云满石湾:闲散的云团拥挤在石湾周围。 天上为霖时出峡,晴明仍伴鹤同还:天上的雨下到一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