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鹊行

鹊鹊复鹊鹊,春明飞向深树落。树边人家怀抱恶,去年征夫从卫霍。
边头烽火接回中,羽书昼警清夜同。一自将军度河曲,天山万里风云空。
边头战血赤河水,战士磨刀寒落指。天子深坐甘泉宫,回头北顾常拊髀。
树头鹊噪如有知,朝来蟢子檐前垂。夫君封侯应有期,凤奁鸾镜当窗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噪鹊行是明朝诗人景旸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鹊鹊复鹊鹊,春明飞向深树落。树边人家怀抱恶,去年征夫从卫霍。边头烽火接回中,羽书昼警清夜同。一自将军度河曲,天山万里风云空。边头战血赤河水,战士磨刀寒落指。天子深坐甘泉。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艰辛,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噪鹊的叫声以及人们的反应,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如诗中的“鹊鹊复鹊鹊,春明飞向深树落”表达了春天里鸟儿的鸣叫预示着冬天的结束,但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来临。而“树边人家怀抱恶,去年征夫从卫霍”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征夫们被迫离开家园,去往遥远的战场。这些描写都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们生活的破坏。

诗中的“边头烽火接回中,羽书昼警清夜同”反映了战事的紧张和频繁。烽火与羽书上报的战争信息,使得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日夜都在关注着战事的发展。这种对战争的持续关注和恐惧,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恐惧。

诗的结尾部分“天子深坐甘泉”则表现了战争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天子在深宫中担忧国家的安危,这反映出当时的政治不稳定和朝廷内部的矛盾。同时,这也暗示了战争对国家治理的破坏和对人民生活的干扰。

噪鹊行不仅是景旸对战争的直接描写,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背景及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和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