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
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
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
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
传檄长安终不到,借兵回纥何曾归。
愁云惨淡连荒漠,卷地北风吹雪落。
将军锦鞯暮还控,壮士铁衣夜犹著。
城中匹绫换斗麦,决战宁甘死锋镝。
一朝胡虏忽登城,城上萧萧羌笛声。
当时左衽从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忆中原,还着衣冠望乡哭。
老身幸存衣在箧,官军几时驰献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敦煌曲是唐代至宋代期间流传的一种民间词曲形式,内容广泛、形式活泼且风格繁复。下面将详细介绍敦煌曲的相关情况:

  1. 敦煌曲的发现与研究价值
  • 敦煌曲最初是在莫高窟壁画中发现的,后经过学者的研究整理,逐渐形成独立的学术领域。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 敦煌曲子词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起源和发展对后来的宋元词曲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敦煌曲的内容特点
  • 敦煌曲子词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爱情婚姻、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 这些作品大多源于民间,真实地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
  1. 敦煌曲的艺术形式
  • 敦煌曲子词在形式上活泼多变,既有四言诗,也有五言、七言甚至杂言诗,还有词句式、小令等多种形式。
  • 这些作品在语言上通俗易懂,贴近民间生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敦煌曲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 敦煌曲子词不仅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唐五代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材料。
  • 通过对敦煌曲子词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