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太守

文章太守孰能俦,五马分符古列侯。
骑从偶然过绩邑,鲰生何幸识荆州。
桥头杨柳春先得,江上芦花雪未收。
朝罢君恩应借寇,莫教父老永凝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黄太守》是明代诗人程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而非《赠黄太守·其二》,因此无法直接引用《赠黄太守·其二》来介绍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与作者背景:

  1. 作者简介
  • 程通是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他在洪武二十三年中举人,后授辽府纪善。建文初年,因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并上封事陈备御策,被发下狱死。
  1. 诗歌内容
  • 《赠黄太守》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黄太守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皇明一统的大好时光,以及黄太守入觐时的盛大场面。通过“五马嘶风行白昼”和“六龙扶日上青天”等意象,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 诗歌中的“朝中礼乐衣冠盛,阁下文章政事全”等句,不仅赞扬了黄太守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才能,也暗示了其在地方治理上的出色表现。诗末的“莫道颍川功第一,古今何代不生贤”更是流露出对黄太守的敬仰之情及对其成就的认可。
  1. 艺术特色
  • 《赠黄太守》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有力,情感真挚。通过对黄太守形象的塑造和对历史背景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豪迈和激情,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和怀念。
  • 诗歌的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艺术特色不仅体现了程通高超的文学技艺,也反映了明代诗歌的整体风格特点。

《赠黄太守》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