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韩氏先茔

之人骑鹤上苍冥,遗冢累累草自青。
今日松楸成枳棘,当年勋业在朝廷。
谩询故老家无类,犹见先贤碣有铭。
馀恨不随流水去,行人呜咽不堪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韩氏先茔》是明代程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过往荣辱兴衰的哀思。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价值:

  1. 作者简介
  • 程通,明朝诗人,生平不详,但已知为明代文学家。
  1. 诗歌原文
  • 今日松楸成枳棘,当年勋业在朝廷。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最终命运的无奈与感慨。”松楸”指墓地,”枳棘”则是荆棘,比喻昔日的英雄如今被遗忘。
  • 谩询故老家无类,犹见先贤碣有铭。
  • 此处反映了一种遗憾之情,作者试图向故人询问,但已找不到任何线索,只能从碑文中得知些许故事。
  • 馀恨不随流水去,行人呜咽不堪听。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英雄未竟事业的惋惜以及无法随流水而去的悲哀。
  1.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他们功成名就后的孤独与悲凉的同情。
  • 诗中还透露出作者对世事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1. 艺术成就
  • 诗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今日与昔日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英雄的悲剧。
  • 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尤其是“今日松楸成枳棘”一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历史变迁带来的凄凉景象。
  • 整体上,该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过韩氏先茔》不仅是一首表达历史感慨和人生哲理的诗作,同时也是明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古人的才情和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