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楚酬诸王孙

骚人于楚为同姓,向我吟吴遣四愁。
龙节忆过云梦泽,鱼笺近附汉江流。
恰分寒食新藜火,无恙春风旧选楼。
今日词场看赤帜,谁非左袒为宗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楚詶诸王孙》是明代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诗歌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朝松江府华亭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万历年间曾担任编修一职。
  • 创作时期:这首诗写于董其昌的晚年。崇祯四年后,他再次出仕,并执掌过詹事府事务。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骚人于楚为同姓,向我唫吴遣四愁。龙节忆过云梦泽,鱼笺近附汉江流。恰分寒食新藜火,无恙春风旧选楼。今日词场看赤帜,谁非左袒为宗侯。”
  • 翻译:诗中以屈原自喻,表达自己虽身在异乡却心系故国的情感。通过对比云梦泽和汉江流的景象,诗人抒发了对家乡与故人的思念。同时,诗人在诗中提到的“龙节”、“鱼笺”等物象,以及“寒食”、“春风”等节气,都透露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1. 诗歌鉴赏
  • 艺术风格:董其昌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 文化内涵:诗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丰富,如对屈原的纪念、对楚地文化的尊崇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诗人构建了一个既充满个人情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艺术世界。
  1. 诗歌影响及评价
  • 文学史地位:《入楚詶诸王孙》是董其昌众多诗词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是其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读者反响:对于研究明代文学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展示了董其昌的个人风格,也为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董其昌的《入楚詶诸王孙》是一首充满个人感情色彩与历史哲思的优秀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