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矶宛有直钩翁,梦到神清碧落宫。
病解维摩非病处,才全庄叟不才中。
秋高侯馆鸿遵渚,露下遥汀鹤泪空。
四海交情君自见,五湖仍溯陆皮风。
和陆伯生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陆伯生三首》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信息如下:
- 创作背景:虽然无法确定确切的历史背景,但这首诗可能与明代文人之间的交流有关。在那个时期,文人士子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彼此的友谊或相互间的敬意。董其昌作为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兼文人,他的诗作很可能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 作者简介: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等,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世称“董太史”。他是明代中叶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画圣”和“文圣”。他的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董其昌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造诣,还展示了明代文人之间通过诗歌进行交流的文化特色。《和陆伯生三首》是一首典型的文人雅集之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情感的传达,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映。
《和陆伯生三首》不仅是董其昌个人艺术风格的一种展现,更是明代文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对于自然美、人际关系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