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太史伯襄赠什

三绝真惭妙与痴,坫坛潦倒亦偏师。
朅来大隐从周史,得似中兴睹汉仪。
独往骊渊探秘藏,行游兔苑骋妍词。
岭梅不必秋能折,肯有邮筒及我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李太史伯襄赠什》是明代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以及诗文内容如下:

  1. 创作背景: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松江府华亭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书法和绘画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李太史伯襄的交往可能促进了此次赠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谊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2. 作者介绍:董其昌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除了书画,他的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同时在形式上也追求雅致和创新。《詶李太史伯襄赠什》作为董其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艺术领域内的高超技艺和深邃思考,体现了他对友情和艺术的珍视。

  3. 诗文内容:《詶李太史伯襄赠什》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呈现,全诗如下:“三绝真惭妙与痴,坫坛潦倒亦偏师。朅来大隐从周史,得似中兴睹汉仪。独往骊渊探秘藏,行游兔苑骋妍词。岭梅不必秋能折,肯有邮筒及我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董其昌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及其艺术实践的紧密联系。诗中的“独往骊渊探秘藏”等句,描绘了诗人独自探索的精神风貌,而“岭梅不必秋能折,肯有邮筒及我私”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酬李太史伯襄赠什》不仅是董其昌艺术生涯中的一篇重要文献,也是了解明代文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董其昌的艺术造诣,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艺术与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