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荆州行台检曲江公龙山诸篇二首

讵识神龙性,空窥海鹤姿。
秋毫捐相印,老兴逐江麾。
未惜孤标远,终嗟八柱危。
匣中三尺水,恨不斩胡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卧病荆州行台检曲江公龙山诸篇二首》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与文化氛围。

《卧病荆州行台检曲江公龙山诸篇二首》中,明·黄衷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文艺气息的画面。诗句“郡閤日无事,文章地有馀”描绘了荆州郡衙平日里的平静和文采风流的地理环境,表达了一种文人骚客在闲暇时追求文学与艺术的理想状态。而诗的后两句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思和志向。“龙山空禊饮,鸟道自宸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观和帝王居所,暗示了作者可能身处逆境,但仍怀揣着为国家贡献才智的抱负和理想。

《卧病荆州行台检曲江公龙山诸篇二首》中的“貌觉忧时老,心孤许国初”表达了诗人虽年岁已高,却依然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国家担忧和付出。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他的时代背景。在明代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这样的忧国忧民之情。这种情感在黄衷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卧病荆州行台检曲江公龙山诸篇二首》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具有深远影响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文学才华,更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时代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动荡年代中所抱持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