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封君

南国当时大隐名,容光道是少微精。
乾坤已尽衣冠望,山水惟留杖屦情。
春雨西原迷石笋,秋风楚泽泣金英。
郎君分义年家少,欲荐江蓠恨转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王封君》是明代著名诗人黄衷的作品。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王封君生前事迹的回忆及对其逝世的哀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南国当时大隐名,容光道是少微精。
    乾坤已尽衣冠望,山水惟留杖屦情。
    春雨西原迷石笋,秋风楚泽泣金英。
    郎君分义年家少,欲荐江蓠恨转生。

  2. 诗歌翻译
    在南方的大地上,王封君是一位著名的隐士,他的面容光彩照人,如同少微星精一样明亮。随着天地间的秩序结束,人们不再追求华丽的服饰,而是留下了对山水的留恋之情。春天的细雨使西原的石笋变得模糊,秋天的秋风使楚泽的金英发出哭泣的声音。虽然王封君在家中排行最小,但他总是愿意为朋友提供帮助,甚至想要推荐江蓠这种美酒来表达自己的遗憾。

  3. 诗歌赏析

  • 首联“南国当时大隐名,容光道是少微精。”描绘了王封君作为一位高洁隐士的形象,以及他独特的气质和智慧。
  • 颔联“乾坤已尽衣冠望,山水惟留杖屦情。”表达了王封君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情。
  • 颈联“春雨西原迷石笋,秋风楚泽泣金英。”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季节变化中自然界的景象。
  • 尾联“郎君分义年家少,欲荐江蓠恨转生。”反映了王封君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关心家人和朋友,希望用美食来慰藉他们。
  1. 诗歌背景
  • 黄衷是明朝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曾任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等职,有丰富的政治和社会经验。
  • 黄衷的文学才华和政绩使他在明朝官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挽王封君》可能是他在任期间或离任后所作,以纪念一位曾经的同事或朋友。

《挽王封君》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篇,也是一幅描绘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画卷。通过对王封君生平的回顾和对其逝世的哀悼,黄衷表达了对这位隐士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回顾,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