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野亭八咏其三野堂

日出半扉启,山空四壁光。
金縢馀训诰,缃帙是归藏。
客至蛛丝报,春回燕垒荒。
何人开绿野,异代即同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和野亭八咏其三野堂》是明代诗人黄衷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与古人交流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追和野亭八咏其三野堂》是黄衷根据王世贞的《野亭八咏》中的作品进行追和之作。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日出半扉启,山空四壁光。金縢馀训诰,缃帙是归藏。客至蛛丝报,春回燕垒荒。何人开绿野,异代即同芳。其中“日出半扉启,山空四壁光”描绘了早晨日出时分,半开的窗户透进的阳光照射在空旷的山墙和四周,形成一幅静谧而明亮的画面。“金縢馀训诰,缃帙是归藏”则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献,暗示着知识和智慧的传承。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和谐、宁静而又充满历史韵味的意境。

  2. 诗词赏析:黄衷在《追和野亭八咏其三野堂》中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元素和个人情感。诗中的“日出”不仅是大自然的一个现象,还隐喻了历史的轮回和时间的流逝。通过“何人开绿野,异代即同芳”,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和美的共享。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

  3.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黄衷游历或居住在野亭时所作。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常聚于山水之间,饮酒赋诗,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感悟。黄衷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诗歌。

  4. 艺术特色:黄衷的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意象运用和深邃的内涵而著称。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审美空间。同时,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使其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写景诗,更是一首能够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

黄衷的《追和野亭八咏其三野堂》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通过简洁优美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首诗作为明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持久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