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荆州元夕

玉笛送残梅。片片随风入镜台。
台下新妆传玩处,徘徊。腊尾春头恨几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荆州元夕》是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特点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 “玉笛送残梅。片片随风入镜台。台下新妆传玩处,徘徊。腊尾春头恨几回。”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梅花被玉笛声送走的意境,随后转入主角——新妆的女子,她的美丽在镜头前显得尤为动人,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怀念与留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时光无法持久的遗憾和无奈。
  1. 诗歌注释
  • 诗中的“玉笛送残梅”意味着用玉制的笛子吹出悠扬的乐音,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冬天的逝去。而“片片随风入镜台”则形象地描述了雪花随着春风飘落的景象。
  • “台下新妆传玩处”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场景或地点,女子在这里展示自己的美丽,吸引了众多目光。而“徘徊”则表现了诗人对此地的回忆及其带来的情感波动。
  1. 诗歌鉴赏
  • 从艺术技巧上看,这首诗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万缕黄金万缕丝”用以形容梅花的繁复美丽,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
  • 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如“折赠行人千里去”,这里的“折赠”暗示着离别和赠送,而“行人”则指那些即将远行的人,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寄托了深深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1. 历史背景
  • 《南乡子·荆州元夕》作于明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厚的土壤。同时,杨慎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和学者,其个人的经历与情感也深刻地影响了这首诗的创作内容。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节日中女性之美的展现,还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这种情感的表达跨越了时代,成为了人们共通的情感体验。

《南乡子·荆州元夕》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盛况的诗歌,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邃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