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西山爽,都门车马纷来往。
白玉装轮流水飞,黄金作勒游龙上。
帝京佳节异寻常,山间满目生辉光。
峰头锦绮千层绚,坞里笙歌百道杨。
五侯七贵竞繁华,步障行庖处处夸。
不分开襟听觱栗,愿言停斝奏琵琶。
日拥扶桑翠黛新,行人藉藉动芳尘。
登山一望中原色,万里苍茫倍怆神。
空传雄迈称宣武,莫叹爽鸠真乐土。
风前落帽是何人,花下白衣贤地主。
沧海桑田那可纪,紫萸黄菊年年事。
斗酒相倾自古今,牛山何必多挥涕。
登高怀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创作于大历二年(767年),此诗作于作者在夔州之时。《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登高怀古》是明朝冯奕垣的作品。本文包含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写作背景等。该诗作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
《登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源于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望祭山川”,另一是“重九登高”的节日习俗。古人有登高的情结,登高和古代文人有着不解之缘。古人认为,站在高处可以使人的视野开阔,能见前之所未曾见或不可见的景象,如荒烟蔓草、西风残照、宿鸟归飞、浮云漂泊等,从而获得一种博大的情感体验,更易产生创作的灵感。
《登高》和《登高怀古》都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登高这一传统题材的魅力与深远影响。杜甫的《登高》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而《登高怀古》则是对这一传统主题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