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奕垣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下面逐句解析: 第一句:“塔山晓霁” —— “塔山”指的是山名或地名,可能是诗人所在的某个地方的山丘,“晓霁”即清晨晴朗。这句诗表达了早晨时分塔山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景象。 第二句:“古刹依泉影更清” —— “古刹”指的是古老的寺庙或者佛塔,“泉影”指的是寺庙周围的泉水和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清”是形容词,表示清澈透明。这句诗描绘了寺庙在清晨的阳光下
【注释】 游花石岩:游览花石岩。花石岩在今广西桂林市西。峒:山中聚居的少数民族部落,这里指花石岩一带。探奇:探索奇妙之处。入峒隈:进入峒门附近幽深的地方。隈:山的狭窄处。 幽岩:深邃的山岩。攲(qī)古木:斜倚着苍老的古树。屐(jī):用木头或草编成的鞋。破苍苔:踏破了青苔。苍苔:青苔。 天马:神话传说中的骏马。凌空去:腾云驾雾而去。 莲花:佛教语,比喻佛、菩萨。入眺来:从远处眺望而来。 振衣
【注释】 登高:登山。怀古:怀念古迹、古人或历史事件。帝京:皇帝居住的地方;京城。佳节:美好的节日。异寻常:与众不同,不同寻常。白玉轮:车轮用白玉装饰。水飞:指车轮在行驶时溅起的水花。黄金作勒:指车轮用黄金装饰的勒(马嚼子)。游龙上:指马车上雕刻的游龙。五侯七贵:指朝廷中权贵之人。步障:指车驾出行时用的仪仗。行庖:指车上厨师。处处夸:到处炫耀。不分开襟:指不把袖子卷起来
诗词原文: 少年才子似君稀,看柳燕关走马迟。 衔命自今迎相去,陈情兼慰报刘私。 香飘桂馥凌萱草,露滴金浆湛玉卮。 温国推崇知不远,会看鸾诰下龙池。 注释翻译: - 少年才子似君稀:“少年才子”指的是年轻的有才华的人;“君稀”意为罕见、难得。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年轻才子稀有的感慨和赞美。 - 看柳燕关走马迟:“看柳燕关”可能指的是观赏春天的景致或某种活动;“走马迟”意味着骑马缓慢行走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张太史使梁之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联写张太史出使梁州,朝中大臣争相拜迎,夕则捧着天书出建章宫。颔联写张太史出使后,正看到天上的储星闪耀天际,又瞻仰到皇帝的诏书从日边飞来。颈联写张太史所过之处,山川原野都环绕着函关和紫塞,道路漫长。尾联说张太史到达任所,诸侯们都将授给他简札,而马卿辞赋已传遍了梁州。 【答案】 译文: 早晨朝中大臣争先拜迎
【注释】 1. 曙色:晨光。金门:皇宫之北门,因以代指朝廷。晓:天明。晴熏:春日阳光和煦。玉烛:指宫廷中点燃的红烛。和:和谐。星前:指天上星宿。晃耀:闪烁。海:指大海。自幻澄波:指海上波涛清澈如镜。花簇:花簇拥成的队伍。黄麾仗:黄色的仪仗。麾,一种旗帜;仗,仪仗。风清:指风清扬。白玉珂:白玉做的马络头。三山迩(ěr):三峰山近在咫尺。瞻云五色多:仰望天空,五彩缤纷的云层飘浮。五色,这里指各种色彩
送都谏夏子阳使琉球 朝趋簪笔谒长杨,夕捧天书到越裳。 万里星槎劳汉使,百年王享奉商常。 中原山色随行旆,远岛蛮烟迥画墙。 知是波涛炎海静,一天明月照归航。 注释: - 朝趋簪笔谒长杨:早上匆匆忙忙地整理好文房四宝,前往拜见长杨门的官员。 - 夕捧天书到越裳:晚上捧着皇帝的诏书,前往越裳(今越南中北部)的地方。 - 万里星槎劳汉使:形容使者跨越万里的长途跋涉,如同乘坐星槎一样艰难。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解答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要全面考虑诗句中的信息。“为客燕山久”的意思是:我作为客人在燕山已经住了很长时间了。“婆娑两鬓斑”的意思是:我在两鬓之间已是白发苍苍了。“呼童问耕事,错认是乡关”意思是:我招呼着童子去问田里的事,却把家乡误以为就是这里了。诗人通过写自己久居他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译文
注释: - 思乡:怀念家乡。 译文: 细雨洒满轩窗,微风拂过枕头和席子,带来一丝清凉。 梦中魂灵飘荡不知远在何处,夜夜思念家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天和微风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同时,通过“梦魂不知远”这一表述,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最后一句“夜夜到家乡”
【注释】 阳回黍谷:指冬至。黍谷,指农历十月,此时阳气开始回转,万物复苏。 琯葭飞:指初春时节,葭草发芽。 一线昭阳:指南帝的宫殿。昭阳殿,位于长乐宫北,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新玉历:新的历法。 汉宫:指汉朝的宫廷。朝仪,古代帝王举行朝会时的礼仪规定。 寒云钟漏:指钟声在寒冷的云天中飘荡,与寒云相和;因风落,指钟声随风飘散,被风吹到远处。 辇道:皇帝出行的道路。旌旗:古代皇帝出行时所持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