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西山爽,都门车马纷来往。
白玉装轮流水飞,黄金作勒游龙上。
帝京佳节异寻常,山间满目生辉光。
峰头锦绮千层绚,坞里笙歌百道杨。
五侯七贵竞繁华,步障行庖处处夸。
不分开襟听觱栗,愿言停斝奏琵琶。
日拥扶桑翠黛新,行人藉藉动芳尘。
登山一望中原色,万里苍茫倍怆神。
空传雄迈称宣武,莫叹爽鸠真乐土。
风前落帽是何人,花下白衣贤地主。
沧海桑田那可纪,紫萸黄菊年年事。
斗酒相倾自古今,牛山何必多挥涕。
【注释】
登高:登山。怀古:怀念古迹、古人或历史事件。帝京:皇帝居住的地方;京城。佳节:美好的节日。异寻常:与众不同,不同寻常。白玉轮:车轮用白玉装饰。水飞:指车轮在行驶时溅起的水花。黄金作勒:指车轮用黄金装饰的勒(马嚼子)。游龙上:指马车上雕刻的游龙。五侯七贵:指朝廷中权贵之人。步障:指车驾出行时用的仪仗。行庖:指车上厨师。处处夸:到处炫耀。不分开襟:指不把袖子卷起来,以便听觱栗(bìcái)管乐器的声音。觱栗是一种管乐器,声音低沉。停斝(jiǎ):停止斟酒。停,暂停。停斝即停止斟酒。奏琵琶:弹奏琵琶。日拥扶桑翠黛新,行人藉藉动芳尘:太阳照耀着长安城,使草木都呈现出新的绿色,行人络绎不绝,扬起了尘土。日拥,犹言“日映”。扶桑,传说中日出之处,这里借以代指长安。翠黛,青黑色的山石。藉藉,车马往来的样子。一望中原色,万里苍茫倍怆神:放眼望去,中原地区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远处的天际显得辽阔无比。怆神,悲愁。空传雄迈称宣武,莫叹爽鸠真乐土:只能空传他雄壮威武的名声,不要感叹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土地了。宣武,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字宣武。爽鸠,指晋惠帝司马衷,因体弱多病,不能理事,常被比作“死鸠”,后遂以“爽鸠”泛指无能之主。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常用来比喻世事变迁,朝代兴衰。紫萸黄菊年年事:每年秋天都要采紫萸和黄菊花泡酒饮,用以寄托哀思。斗酒:一斗酒。自古今:从古到今。牛山何必多挥涕:何必在《短歌行》里吟咏《牛山》呢?牛山,春秋时齐国人晏婴曾过其下,见景生悲,作《短歌行》,有“牛山何独产,一朝发千载”之句,后人遂以“牛山泪”喻悲悼亡国之痛。多挥涕,指不用多作诗来哀悼了。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抒情诗。
首联写登高所见之景。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一天天气晴朗,人们登山游览。登高而见西山风光明媚,景色宜人。作者通过登高所见之景,引出下面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颔联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抒发诗人对昔日帝王生活的追忆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愤懑之情。
颈联写诗人登高所见的山川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诗人登上高山远眺,只见群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山坞之间,笙歌声声不断。这些繁华盛世的景象,与当时社会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尾联则通过对往日辉煌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失望,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之情。诗人以自己的身世感慨为鉴,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而又含蓄。诗人通过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与担忧。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文化元素,如“白玉轮”、“黄金勒”等,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