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钺曾登大将坛,貂裘远赐朔方寒。
出师无律真儿戏,负国全身独汝安。
论将每时悲赵括,攘夷何日见齐桓。
尚方有剑凭谁借,哭向苍天几堕冠。
闻李景隆败绩纪事
黄子澄七言律诗赏析
诗歌原文
仗钺曾登大将坛,貂裘远赐朔方寒。
出师无律真儿戏,负国全身独汝安。
论将每时悲赵括,攘夷何日见齐桓。
尚方有剑凭谁借,哭向苍天几堕冠。诗歌翻译
仗着兵权曾登上大将的坛台,
远赐貂皮给北方寒冷之地。
出征没有纪律真像小孩子玩耍,
为国家做出贡献唯独你安然。
谈论军事常常悲哀赵括,
何时能够见到齐桓公那样的英明?
手中尚方宝剑谁能借用,
向苍天哭诉几度失去官帽。诗歌注释
- 仗钺:指手握兵器,担任军事指挥权。
- 大将坛:古代用来祭拜军事将领的坛台。
- 貂裘:指珍贵的貂皮制成的外衣,象征权力和地位。
- 朔方寒:北方寒冷之地,常用来比喻边疆或遥远的地方。
-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因缺乏实际经验而在长平之战中失败。
- 齐桓公: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以宽厚和善于用兵著称于世。
- 尚方:指皇家宝库,通常指代国家的重要武器。
- 哭向苍天:形容极度悲伤,泪如雨下,无法抑制。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景隆战败的情景以及作者对国家忠诚与忧虑的情感表达,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哀悼。黄子澄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战场的残酷、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悲痛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壮和无奈。此外,通过对历史典故和人物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批评和对和平的向往,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相关背景
黄子澄是明朝江西分宜人,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参与政治事务,建文帝时被执不屈后遭磔死,其家族成员皆被斩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末年,面对外患内乱,国家面临巨大的危机。黄子澄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当时局势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