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怀友

寂寞今宵景,还如去岁秋。
美人消息远,令我心悠悠。
吴水东流去,秦山不可求。
想君谈道处,念此日幽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怀友》是一首由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中秋怀友’:

  1. 作者简介
  • 苏舜钦,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其诗作《秋夜泛舟》和《沧浪亭》名扬后世。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尤以抒发壮志豪情见长。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中秋怀友》全诗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合曲池,华灯初上。  
月圆人未满,花好月圆夜。  
  • 译文:一轮明亮的月亮何时才能出现?对着夜空中的明月,让我举起酒杯向苍天发问。我不知道那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去,但又担心那琼楼玉宇太高了,我怕受不了那里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舞动,但好像没有比人世间更好的地方了。转动着红色的阁楼,关闭着曲折的水池,华美的灯光刚刚点亮。虽然月亮圆满,可是不能和家人团圆,花儿开得正美,却只能看着月亮。
  1. 诗歌鉴赏
  • 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设问、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此外,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此诗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1. 艺术特色
  •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明月”象征着高洁、永恒,而“琼楼玉宇”则代表了理想境界。这种对比和衬托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 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这首《中秋怀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艺术和教育场合,不仅作为诗歌教学的材料,也被用于创作新的艺术作品和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作品中都引用或模仿了这首诗的风格和主题。同时,它也成为了中秋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传颂和赞颂。

《中秋怀友》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对于喜爱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阅读并理解这首诗不仅能提升文学修养,还能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自豪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