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诚匪鉴,遗恨在云壤。
岂但身忧切,更余国虑长。
九重终自悟,一饭亦难忘。
只恐建炎诏,徒怜陈少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我心诚匪鉴,遗恨在云壤。
岂但身忧切,更余国虑长。
九重终自悟,一饭亦难忘。
只恐建炎诏,徒怜陈少阳。
《杂兴三首》是中国宋朝诗人郑獬的诗词作品。
《杂兴三首》是宋代文学家郑獬所创作的一组诗。郑獬,字毅夫(一作义夫),出生于中国宋朝的安州安陆,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词人。他以清新质朴、简练明快的文字风格著称,在同辈之中无人能及。他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表达上也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尤其是强调君子的品德和修养。
《杂兴三首》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阐述了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例如,“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表达了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无知状态。而“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则反映了对于技艺和能力的过度依赖可能带来的危险。这些诗句不仅在字面上有深意,而且蕴含着对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反思。
郑獬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入人心。《杂兴三首》中的许多句子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比如“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郑獬的《杂兴三首》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哲学思想的载体,它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也能从中汲取生活和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