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允清守济宁

宛洛邅吾道,风尘笑此生。
昔曾同客味,今乃送君行。
冉冉柳枝碧,萧萧班马鸣。
挥觥临祖席,飞幰问王程。
燕树当齐尽,河流到济清。
一麾知不忝,霄汉听蜚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允清守济宁》是明代诗人黄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政治和军事生活的关注。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佐(1490年—1566年),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黄佐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其一生经历了多次官职变动与辞官归隐,在文化和学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1. 诗歌原文
    宛洛邅吾道,风尘笑此生。
    昔曾同客味,今乃送君行。
    冉冉柳枝碧,萧萧班马鸣。
    挥觥临祖席,飞幰问王程。
    燕树当齐尽,河流到济清。
    一麾知不忝,霄汉听蜚声。

  2. 诗句解析

  • 宛洛邅吾道,风尘笑此生:这里的“宛洛”可能是指古代地名或特定地点,象征着旅途中的艰难与转变。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尘、面对挑战时的心情和态度。而“笑此生”则显示了诗人对这一过程的豁达接受和乐观态度。
  • 昔曾同客味,今乃送君行:通过对比过去的共聚时光与现在的别离,突出了友情的珍贵与当前的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祝福。
  • 挥觥临祖席,飞幰问王程: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场面,挥酒饯别、询问行程,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文化礼节。
  • 燕树当齐尽,河流到济清: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生的变迁,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终将归于平静。
  • 一麾知不忝,霄汉听蜚声: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开官场,但仍保持自己的清白和名誉,期待自己像星辰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送张允清守济宁》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内涵。黄佐通过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还体现了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