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客慕远游,东来访仙洲。扶桑弄赤日,簸荡神鳌丘。
天吴变现横蛟虬,狂澜欲济无轻舟。我心西悲安可极,九疑回望丹山色。
斑竹荒祠暮雨深,湘灵泪尽湘江碧。直欲排云窥九关,长风萧萧去不还。
鼓刀击筑行路难,相逢杨子倾心肝。此公平生负奇气,对我高谈论经济。
宫中圣人急徵贤,君材磊落终难弃。平生耻作侯门宾,声华满座惊陈遵。
黄金结交重然诺,白首相知忘故新。予亦高阳旧徒侣,怜君局蹐随风尘。
知君爱君心独亲,相逢正值秦淮春。秦淮茫茫春水绿,春风扑缸春酒熟。
登楼一醉成悲歌,起舞龙泉悄终曲。君不闻神鹰未脱鞲上绦,搏呼梦刷秋空高。
焉能委翅随斥鴳,喧啾俯啄栖蓬蒿。又不闻留侯五世夸相韩,徇节忘躯西入关。
功成乃慕赤松去,富贵浮云非所干。尔有万古心,时来亦如此。
鲁连欲奚为,欲蹈东海水。行路难,难可量。海水尚可济,身名终自强。
愿为黄鹤云中翔,凌风振翮超八荒。
行路难为洪都义士杨安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路难为洪都义士杨安赋》是元代诗人黄哲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行路难为洪都义士杨安赋》的作者是元代的黄哲。黄哲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通过自己的诗歌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诗作原文:诗中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从扶桑(即太阳)到神鳌丘(神话中的山),再到湘江之畔的斑竹与雨深的野祠,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意象。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之波动,从内心的悲凉到对九疑山的回望,再到直欲排云窥九关的豪情壮志,无不体现出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上。通过对山川、风雨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此外,诗歌的节奏感强,韵律感十足,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行路难为洪都义士杨安赋》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画卷。它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