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余干城

荒原落日过重城,万里苍茫感客情。
乡思雨中和雁断,秋风江上见人行。
枫林西入吴江远,驿路东分楚水平。
遥望天涯流落久,暮云啼鸟自纵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余干古县城》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经典七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在历史遗迹中的感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2. 诗句解析

  • 首联“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描述了古县城的孤独与荒凉,城墙如同白云一般高耸,周围是楚水的西边,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时间的无情流逝。
  • 颔联“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进一步描绘了古城的荒芜景象,虽然昔日的官舍已经无人居住,但秋草依然覆盖着地面,而高高的女墙仍然孤独地伫立,夜鸟的啼鸣增添了几分凄凉。
  • 颈联“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通过描述平沙的广阔和落日的景象,传达了一种遥远而迷茫的感觉,夕阳似乎也在为诗人的孤独和哀愁而低垂。
  • 尾联“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以飞鸟不知世事变迁作为结尾,象征着即使是鸟儿也未能察觉世事的变化,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往返于弋阳溪边。
  1. 《登余干古县城》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古县城的描述,诗人刘长卿不仅展示了自己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怀念,也表达了对国家衰微、人民困苦的深切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全篇,使得这首诗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登余干古县城》不仅是刘长卿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