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迪
朔北寒风起,春来雪作花。 黄云愁陇水,白骨怨边沙。 柳暗边尘暮,营空塞日斜。 故园芳草绿,客梦几还家。 我将逐一对诗句进行详细赏析: 1. 朔北寒风起:这句诗描绘了朔北地区冬季的寒冷与早晨的寒风吹拂。“朔北”指北方边远之地,“寒风起”表达了天气的严寒和早晨的清冷。此句为全诗奠定了苍凉、凛冽的基调,为下文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铺垫了背景。 2. 春来雪作花:春天到来时,原本应该花开满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包括意象、意境等;然后看所给的注解,结合诗歌中词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分析概括出其艺术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不见催租吏”,写诗人对官吏的厌恶之情。催租是农民最头疼的事,而当官者却能为所欲为,任意盘剥,因此“催租吏”在诗中被赋予了“害民”的象征意义。“渔歌听自频”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忆得从游日:回忆起从前一起游玩的日子。 2. 青袍各少年:我们都穿着青色的袍子,那时还是年轻人。 3. 今来俱白首:如今我们都已经白发苍苍。 4. 相对共悽然:我们相对而坐,心情悲伤。 5. 我病秋山雨:我的疾病让秋天的山林也变得多雨。 6. 君行瘴海烟:你即将前往瘴气弥漫的海边。 7. 浮云分散后:随着云雾散去,月亮也显得格外明亮。 8. 明月几时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及诗人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分析即可。 “牢落天涯夜,人穷岁亦穷”,首二句写除夕之夜,客居他乡,孤身一人,身处天涯,岁月又到尽头,感叹身世无依。 “空山双鬓白,孤馆一灯红”,三、四两句写除夕之夜,独自守着空寂的山房,只有一盏孤灯,映照着两鬓之白发,更显出孤独凄凉。 “腊尽屠苏外,春来爆竹中”: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题中的重要信息,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结合注释和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剪发”“佳宾”是关键词,可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陶氏有贤母”是关键词,可抓住关键词理解其意思。“孤冢依空山”“芳名亘千古”是关键词,可抓住关键词理解其意思。“野花笑春风”“山鸟啼寒雨”是关键词,可抓住关键词理解其意思。最后是“送君归故乡,因之为延伫”
【诗句释义】 挽李氏太母:挽,用诗词歌咏哀悼。李氏太母,指作者的外祖母。 七十人生少:七十岁的人很少见。人生少,意即人生不易。 慈颜近百龄:慈颜,慈祥之面容,指老人的容貌。近百龄,指已过百年。 正宜乐寿考:正宜,正好,适宜。乐寿考,指长寿快乐。 岂为掩泉扃:岂,难道。掩泉扃,意为关闭山泉的出口,意即死亡。 客吊山灵泣:客,指吊唁者。山灵,指山神。 魂归陇树青:魂归,指灵魂归来。陇树,陇山树木。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除夕夜宴咏怀书所居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 1. 奄忽时空度:突然之间,时间仿佛流逝一般。 2. 浮云节序迁:如同浮云般,四季更替。 3. 更残犹旧岁:到了夜晚,虽然已经过了一天,但仍然感觉像是旧年的结束。 4. 明发是新年:天一亮,新的一年就到来。 5. 春入屠苏里:春天的气息进入了屠苏酒中。 6. 寒消爆竹前
题画 孤亭临水夕,乔木生寒色。 清隐自幽人,宛若山阴客。 群峰入户青,一涧当窗白。 日暮独凭栏,衣上归云湿。 注释: 1. 孤亭临水夕:孤亭,孤独的亭台;水,指水流;夕,傍晚。形容孤独的亭台面对流水,映照在傍晚的余晖中。 2. 乔木生寒色:乔木,高大的树木;寒色,寒冷的色调,这里形容树木在寒冷的天气中显得格外高耸和苍劲。 3. 清隐自幽人:清隐,清静隐秘的生活;幽人,隐居的人。形容生活清静隐秘
感怀冬夜 穷冬天地闭,积雪暗河关。 身世随孤雁,家林隔万山。 江声回积梦,灯影对愁颜。 遥夜心千里,萧萧两鬓斑。 译文注释: 穷冬:寒冷的冬日。 闭:关闭。 积雪暗河关:河关被冰雪覆盖。 身世:命运和遭遇。 随:随着。 孤雁:孤独的天鹅(比喻自己)。 家林:家乡的树林。 两鬓斑:指两鬓头发变白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夜景色和感慨人生经历的诗。 首句“穷冬天地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
释义: 人生如同漂浮不定的浮萍,在异乡总是感到忧愁。 夜晚的灯光下,秋虫入夜,雨滴打在落叶上翻飞起舞。 坎止处是何处?暌离好似胜过了漂泊的生活。 随心漂流,无日不安全流淌。 赏析: 首句“身世如萍梗”,描绘出诗人漂泊无依、四处流浪的人生境遇,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第二句“他乡总是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外漂泊时的忧愁和不安。第三句“暝灯虫入夜,残雨叶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