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落日过重城,万里苍茫感客情。
乡思雨中和雁断,秋风江上见人行。
枫林西入吴江远,驿路东分楚水平。
遥望天涯流落久,暮云啼鸟自纵横。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天离开夔州时所作。诗中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以及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感。

登余干城:登上余干城,即指诗人站在余干城的高处,眺望远方。余干城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余干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荒原落日过重城,万里苍茫感客情。
在广阔的荒野上,夕阳缓缓落下,穿越了层层叠叠的城墙,映照出一片无边无际的苍茫大地。此时此地,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乡思雨中和雁断,秋风江上见人行。
诗人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在雨中和着雁声哭泣,思念之情更加深沉。而当秋风扫过江面,诗人看到了人们的身影在江上忙碌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枫林西入吴江远,驿路东分楚水平。
诗人的视线被远处的枫林所吸引,它似乎通往遥远的吴江地区。而在诗人的东边,有一条驿路蜿蜒曲折地穿过了楚平之地。这里既有自然的山水之美,也有人文的交通之便。

遥望天涯流落久,暮云啼鸟自纵横。
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那飘荡的暮云和啼叫的鸟儿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自己无尽的流浪和孤独。这种情感使得他更加坚定地要去寻找家乡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以“登余干城”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乡思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地理环境、动植物等元素的描述,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一句“遥望天涯流落久,暮云啼鸟自纵横。”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