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长桥图

东南水患说姑苏,谁作飞梁锁太湖。
馀势直从江海泄,奇功疑有鬼神扶。
疏林隐约渔村远,巨浸微茫钓艇孤。
老我登临犹未远,临风嬴得一披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江长桥图》是明代诗人邓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吴江长桥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沿革。以下是对该诗及其相关背景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邓林,明广东新会人,初名彝,字士齐,一字观善,号退庵。邓林曾中举人,历任贵县教谕、吏部主事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谪戍至保安后获赦还,晚年居杭州而终。
  • 其作品有《退庵集》、《湖山游咏录》等,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 诗歌原文
    东南水患说姑苏,谁作飞梁锁太湖。
    馀势直从江海泄,奇功疑有鬼神扶。
    疏林隐约渔村远,巨浸微茫钓艇孤。
    老我登临犹未远,临风嬴得一披图。

  2. 诗中意境

  • 诗中的“吴江长桥”即垂虹桥,为木构梁柱式亭桥,全长约三十二孔、三十三组构架,由三根柱子并列上架横梁构成。桥中间设有重檐攒尖顶的十字形亭子,舟船可通过增高的桥中部,两侧还有可供行人休息的栏杆。此外,桥上还设有二层建筑,供商家设肆所用,并可作为码头。
  • 诗中提到“疏林隐约渔村远,巨浸微茫钓艇孤”,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渔村的炊烟袅袅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
  1. 艺术价值
  • 《吴江长桥图》不仅记录了垂虹桥的建筑特色,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文景观。诗中对垂虹桥的描述富有诗意,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
  • 作为文学作品,该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特色。

《吴江长桥图》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让人们得以窥见古代桥梁建筑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