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水患说姑苏,谁作飞梁锁太湖。
馀势直从江海泄,奇功疑有鬼神扶。
疏林隐约渔村远,巨浸微茫钓艇孤。
老我登临犹未远,临风嬴得一披图。
吴江长桥图
东南水患说姑苏,谁作飞梁锁太湖。
馀势直从江海泄,奇功疑有鬼神扶。
疏林隐约渔村远,巨浸微茫钓艇孤。
老我登临犹未远,临风嬴得一披图。
【注释】
- 东南水患:指苏州地区的水灾。
- 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
- 飞梁: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横跨江河或湖泊,以减轻水流冲击。
- 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 馀势:形容河流、山脉等延伸出去的气势。
- 江海:指长江和海洋。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巨浸:巨大的水域。
- 渔村:渔民居住的地方。
- 钓艇:用竹竿或绳索系在船上捕鱼的工具。
- 老我:指诗人自己。
- 披图:展开地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吴江长桥的诗。诗人通过对吴江长桥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水患的关注。
首句“东南水患说姑苏,谁作飞梁锁太湖”中,“东南水患”指的是江南地区经常发生的洪水灾害,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姑苏地区水患的担忧。而“谁作飞梁锁太湖”则是诗人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他提出了建造飞梁来锁住太湖,以减轻水的冲击力。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关心,也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接下来的句子“馀势直从江海泄,奇功疑有鬼神扶”描述了吴江长桥的建设情况。诗人认为,桥梁的建设不仅能够直接将江海的水势引导到别处,而且还可能有超自然的力量相助。这里的“馀势”,指的是桥梁建设后,留下的水流趋势;“江海”,则指的是河流与海洋;“泄”字,表示引导水流;“神”字,暗示了可能的超自然力量。诗人通过这些词汇,生动地展现了吴江长桥的建设过程和效果。
然后的诗句“疏林隐约渔村远,巨浸微茫钓艇孤”,进一步描绘了桥梁建设之后的景象。诗人观察到,随着桥梁的建成,原本偏远的渔村变得可见,而巨大的水面上只有一艘孤独的钓艇。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桥梁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两句“老我登临犹未远,临风嬴得一披图”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感情以及对自己登临观景经历的感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对于家乡的眷恋并未减退;同时,他在欣赏吴江长桥美景时,仿佛获得了一份珍贵的地图。这里的“赢得一披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获得地图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吴江长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对水患问题的关心以及对家乡变化的感慨。同时,诗人的智慧和才能、桥梁建设的成就以及个人情感也得以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