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天涯感讣音,临风一恸泪盈襟。
追思前事总成梦,欲吊芳魂空有心。
午院尘生徐稚榻,夜窗弦绝伯牙琴。
萱堂更有高年母,想在泉台恨亦深。

诗句原文:

千里天涯感讣音,临风一恸泪盈襟。

追思前事总成梦,欲吊芳魂空有心。

午院尘生徐稚榻,夜窗弦绝伯牙琴。

萱堂更有高年母,想在泉台恨亦深。

接下来将详细解释这首诗的内容与意义:

  1. “千里天涯感讣音,临风一恸泪盈襟。”
  • 情感表达:诗中“千里天涯”表达了诗人与汤有宗的深厚情谊和相隔遥远的距离感。而“感讣音”则直接揭示了消息带来的哀伤与失落。
  • 意象分析:“临风一恸”描绘了诗人面对悲痛时的场景,风作为自然界的元素,在这里象征着悲伤和无助,泪水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怨。
  1. “追思前事总成梦,欲吊芳魂空有心。”
  • 心理活动: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及怀念,但现实是“成梦”,表明美好记忆已逝,无法触及。
  • 哲学思考: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美好瞬间易逝的深刻认识。同时,“空有心”表达了诗人尽管内心充满思念,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1. “午院尘生徐稚榻,夜窗弦绝伯牙琴。”
  • 文化元素:“徐稚榻”指的是汉代著名隐士徐孺子的故事,此处可能借指悼念的对象曾经有过相似的生活方式或精神追求。
  • 音乐象征:“伯牙琴”中的“弦绝”象征着一种音乐上的断裂,暗喻因失去挚友所带来的精神打击。
  1. “萱堂更有高年母,想在泉台恨亦深。”
  • 家庭关怀:这里的“萱堂”通常代指母亲的家,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
  • 生死哲思:“泉台”在传统信仰中是人死后灵魂归去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和对未来相见的渴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也深刻体现了其对生命无常、亲情至深的认识。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邓林成功地表达了他对友情与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死亡与人生的深刻反思。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悼亡之作,也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人生感悟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