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六月苦旱祈祷二首

暗洒疮痍泪,悲歌云汉诗。
那堪望霈候,已过濯枝时。
永日烦巫祝,中宵验毕箕。
潇湘通水府,无路问玄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寅六月苦旱祈祷二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组诗歌。这两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夏,时作者任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县)知府。范成大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当时农民的困境,表达了自己关心百姓的情怀,以及对于自然灾害的忧虑和担忧。

第一首诗中,诗人以“天公”自居,以“我”自比,将天地间发生的灾害归因于“天公”的不仁,并以此向“天公”发出责问:

天公何为?
旱魃为虐。
天公何为?
饥民为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发生旱灾的不满和愤怒,认为是天地间的“旱魃”(一种恶神)在作怪,导致百姓遭受饥饿的折磨。

第二首诗中,诗人则转向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于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苦旱方极,赤地千里。
人皆流徙,家无斗米。
吾民之艰,岂独我尔!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农民们的艰难处境,不仅田地被旱灾破坏殆尽,而且人们纷纷流离失所,家中缺乏粮食。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安危与农民的困境,表达了自己对于农民的关切和同情。同时,他也借此机会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问题,减轻百姓的负担。

《甲寅六月苦旱祈祷二首》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通过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表达了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