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云山寺

何年卓锡寄遐踪,阁道悬崖碍短筇。
初地人烟寒薜荔,诸天秋色锁芙蓉。
云霾万壑晴还雨,风啸千林午亦钟。
老大息心持半偈,支公玄度好相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大云山寺》是一本关于大云山寺庙的图书,由作者李明编著。该书详细记录了大云山寺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及建筑特色,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座佛教圣地的机会。以下将详细介绍大云山寺的相关信息:

  1. 历史背景
  • 起源和建置:《游大云山寺》追溯了大云山寺的历史源头。据《新唐记》,唐王授元年,法明和尚曾编撰《大云经》献给武则天,称武则天为西天弥勒佛下凡,应取代唐朝成为天下主。这一事件表明了大云山寺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并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意义。
  • 重建与发展:书中提及大云山寺在清朝中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重建。香芬法师在清初火灾后重建了这座寺庙,并在随后的数年内完成了包括大殿、禅堂、香厨、斋堂、厢房在内的穿堂四进计108间建筑。这些重建活动不仅保留了寺庙的原有风貌,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元素,使其更具吸引力。
  1. 建筑特色
  • 规模与结构:《游大云山寺》描述了大云山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特点。寺庙以八字粉墙、朱户铜环、殿宇整齐、楼阁高峻等著称,碧瓦雕檐、庙宇轩昂,佛像端祥,五色金妆,体现了一种庄严而华丽的古典美。
  • 装饰与艺术:书中还提到了大云山寺内丰富的装饰艺术以及各种宗教法器的配置。从彩绘壁画到精致的佛像雕塑,每一个细节都反映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1. 文化意义
  • 信仰与崇拜:大云山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也是信徒们朝拜和祈祷的重要场所。寺庙的存在和繁荣,反映了当地民众深厚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
  • 旅游与教育: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云山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它不仅是一处观光胜地,也是进行宗教文化教育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地点。

《游大云山寺》不仅是一部介绍大云山寺的图书,更是一部记录和传承中国佛教文化的珍贵文献。它让人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这座古老寺庙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喜爱历史、文化和佛教艺术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阅读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