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卓锡寄遐踪,阁道悬崖碍短筇。
初地人烟寒薜荔,诸天秋色锁芙蓉。
云霾万壑晴还雨,风啸千林午亦钟。
老大息心持半偈,支公玄度好相从。
【注释】
卓锡:指佛教徒在名山大寺中,将锡杖投入佛塔的习俗。寄遐踪:寄托远大的志向。阁道:即栈道,是古代修建的供人行走的一种木结构建筑。短筇:即筇竹杖。初地:指新到的地方。薜荔:一种植物,又名木莲,常绿灌木。芙蓉:即荷花,亦称莲花、水芙蓉,为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万壑:指山谷。霾(mái):浓云密雾。风啸:指大风呼啸。支公:支道林,晋代著名高僧。玄度:支道林的弟子,也是一位高僧。好相从:愿意和某人在一起。
【译文】
不知是哪一年我来到大云山寺投宿,栈道陡峭险峻阻碍了筇竹杖的行走。初到此地人烟稀少,寒天中薜荔生长茂盛;秋天里万壑之中,满目都是芙蓉盛开。乌云密布晴雨不定,大风呼啸千林都在响钟。老来息心持半偈,愿随支道林玄度好去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大云山寺所见所感的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林画卷:
首联先写“寄遐踪”,点出游历大云山寺的目的。“卓锡”指僧人投宿寺庙,“寄遐踪”则表明诗人在此寄寓自己远大的抱负或心愿。“阁道悬崖碍短筇”,是说栈道陡峭崎岖,难以攀援。“初地人烟寒薜荔”,“初地”即初次到的地方,意谓刚抵达目的地,人烟还很少。“薛荔”是一种常绿灌木,夏季开白色花,秋季结红色浆果,可食。“寒”是形容薜荔的果实颜色,也暗示着诗人初到此地时的寂寞冷清。
颔联写景:“诸天秋色锁芙蓉”。这里的“诸天”,指的是天空,诗人把天空比喻成神仙居住之地,用“秋色锁芙蓉”来形容其景色之美,暗含深长之意。芙蓉即荷花,古人常用来象征高洁品格。芙蓉花在秋天盛开,故云“秋色”。“万壑”是形容山谷众多,“晴还雨”,则是说有时晴有时雨。这里既写出了大云山的自然环境,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的感慨。
颈联进一步描绘山中的景象。上句“云霾”是说云雾弥漫,“晴还雨”与前一句的“霾”相呼应,写出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下句“风啸千林午亦钟”是说山间林木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就像钟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云山的幽静之美。
末联写诗人的心情。诗人虽然身处山水之间,但却感到“老大息心”,也就是说他感到有些厌倦了这山林中的宁静生活。然而,他仍然持有半偈佛经,希望继续修行。同时,他也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一起同行,这就表达了他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以及对于友情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大云山寺的游历经历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