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分献四渎坛二首

列炬薰天蔟紫坛,露华星彩溢虚寒。
五云望切威严地,四渎名叨奠献官。
礼乐雍容三代盛,精诚感格百神欢。
遭逢未有涓埃报,拟赋甘泉寓责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祀分献四渎坛二首》是明代诗人潘希曾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是对明代祭祀仪式的记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
  • 列炬薰天蔟紫坛,露华星彩溢虚寒:描述了在清晨时分,祭坛上的列炬照亮了整个天空,露珠在星辰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整个祭坛显得既神圣又庄严。
  • 五云望切威严地,四渎名叨奠献官:描绘了天地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象征着皇帝的威严与神圣,同时表达了对祭祀活动中参与官员的尊敬。
  • 礼乐雍容三代盛,精诚感格百神欢:通过礼乐的庄重和对神灵的虔诚,表达了古代对于天地、水火等自然现象的敬畏以及对神灵的崇拜和敬仰。
  1. 作者背景
  • 潘希曾:明末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改庶吉士,后历任多个重要职务,最后因直言进谏被刘瑾所害。
  • 政治生涯:从兵科给事中到太仆卿再到工部右侍郎,他的经历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斗争和动荡局势。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明代的祭祀仪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 社会反映:通过对仪式的描述,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郊祀分献四渎坛二首》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明代祭祀文化和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背景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政治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