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别已千里,新愁复四年。
风尘不可见,江海一凄然。
才想群公荐,名因过客传。
东南藩镇重,独觉省郎贤。
寄旷知事伯逵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旷知事伯逵四首》是明代文学家刘崧的作品。这首诗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牵挂,同时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其四:郡邑溪山在,风尘寇盗馀。长怀管宁去,未卜屈原居。计拙忧虞剧,闲多礼法疏。柴门春草满,惊捧故人书。
- 其三:抱檄诉邻饥,开关破贼围。近随兵帐出,远送米船归。吴水波涛恶,西山草树稀。艰危知共济,莫遣壮心违。
- 其二:昔别已千里,新愁复四年。风尘不可见,江海一凄然。才想群公荐,名因过客传。东南藩镇重,独觉省郎贤。
- 作者简介
- 刘崧:字子高,号槎翁、博野居士等,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在文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有较高的成就。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富有哲理见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作品解析
- 其四:这首诗通过描绘郡邑的山川景色和战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郡邑溪山在,风尘寇盗余”,描述了战乱后的宁静与荒凉,”长怀管宁去,未卜屈原居”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此诗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 其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感慨。”抱檄诉邻饥,开关破贼围”,描述了诗人在战争中的实际行动和担当,”近随兵帐出,远送米船归”则展现了诗人关心民众、乐于助人的情怀。此诗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坚韧和勇气。
- 其二:此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心情以及对战乱时代个人命运的思考。”昔别已千里,新愁复四年”揭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才想群公荐,名因过客传”则反映了战乱中人们命运的无常和社会的冷漠。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及对战争的反思。
《寄旷知事伯逵四首》不仅展现了刘崧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人们也应该深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类面对苦难时的坚强与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