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粱祠

曾闻世有卢生梦,我梦卢生即此身。
今古谁醒复谁梦,吕翁同作梦中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黄粱祠》是明代诗人卢象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卢象升,明常州府宜兴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还以诗才闻名,他的诗歌多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怀。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文学作品《过黄粱祠》:

  1. 作者简介:《过黄粱祠》的作者是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文人和军事家。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后官至户部主事、右参政兼副使等职。他在崇祯年间多次击退农民军的进攻,尤其在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等地有重要的军事行动。崇祯九年(1636年),在清兵入关后,卢象升奉诏入卫北京,但最终在巨鹿蒿水桥遭遇失败,阵亡。

  2. 作品原文:卢象升所创作的《过黄粱祠》,其内容如下:“乌帽黄尘正月尾,晓风晴日吕仙祠。车中一觉还山梦,正及村前饼熟时。”此诗表达了一种梦幻般的场景,即诗人在梦中回到了一个遥远的山村,正值村里的饼熟之时。

  3. 艺术特点:《过黄粱祠》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诗中通过对“黄粱”这一梦境的描述,寓意着人生中的虚幻和无常。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高远的志趣。

卢象升的《过黄粱祠》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幅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艺术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执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