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丹青在,幽人此重寻。
浮云碣石外,落日广川阴。
壁尚藏书古,庭犹积草深。
因怜不遇者,此地倍沾襟。
董子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董子祠是一座位于扬州市区的明代建筑,是为了纪念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家董仲舒而建的。
董子祠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扬州国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吸引了大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士前来参观学习。以下是关于董子祠的相关介绍:
创建背景:董子祠的创建可以追溯到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最初是正谊书院,后来在清康熙年间更名为董子祠。这个名称的由来与董仲舒密切相关,他在汉代被视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影响力深远,故后人以“董子祠”来纪念他。
建筑特点:董子祠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明代的特点,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等结构设计都展现了当时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殿内还嵌有《重修董子祠记》石碑,为研究董仲舒及明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沿革:据《枣强县志》记载,董子祠曾在元末毁于战火,现存的董子祠则是在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由乡士韩安辅及其妻姚氏重修。清代和20世纪初期均有对董子祠的修缮,使其得以保存至今。
董子祠不仅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也是扬州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见证了古代学者的生活与思想,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知识的尊重和传承。对于爱好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探访这座历史悠久的董子祠,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