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卿尔何人,名亚我邹孟。
其流变韩商,暴虐助嬴政。
坑儒议相思,偶语弃市令。
马上治天下,鲰腐遭诟病。
绵蕞叔孙礼,粗知皇帝圣。
龈龈辕固申,一经荧视听。
平津实不学,谬执翘材柄。
司空城旦书,黄老渐复横。
万古惧长夜,珠囊渝金镜。
广川孕灵秀,醇儒以气应。
下帷不窥园,三年心力劲。
所读者何书,秦火烧未竟。
天人建三策,著录史迁摒。
大愚吕布舒,偃也乃为佞。
历相皆骄王,诚格学术正。
长沙亦奇才,儒林有论定。
遗祠今萧瑟,碑断草痕迸。
下马拜无人,邻社笳鼓竞。
牧羊牧豕儿,有祷神不吝。
同生汉武朝,纷纷取侯印。
诗句释义及译文:
荀卿尔何人,名亚我邹孟。
荀卿(荀子)你是谁?名声仅次于我邹孟。
荀卿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孟子齐名,被尊称为“孔孟”。
其流变韩商,暴虐助嬴政。
他的学说流传到韩国和赵国,为暴虐的秦始皇提供了支持。
荀卿的思想影响了战国时期的韩、赵,以及后来的秦朝。
坑儒议相思,偶语弃市令。
因反对秦始皇而遭到坑杀的儒者很多,甚至有人因言谈被处死。
“偶语”指的是私下议论国家大事,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大罪。
马上治天下,鲰腐遭诟病。
在皇帝的治理下,天下似乎可以马上解决,但平庸无能的人却受到了批评。
“鲰腐”指的是平庸无能的人。
绵蕞叔孙礼,粗知皇帝圣。
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礼数,但仍能略知皇帝之圣明。
叔孙礼是孔子弟子之一,这里可能是指对皇帝的尊敬或认可。
龈龈辕固申,一经荧视听。
辕固主张儒家经典,尽管他的观点被荧惑所吸引。
“龈龈”形容言辞恳切,“一经荧视听”则暗示了他对儒家经典的执着追求。
平津实不学,谬执翘材柄。
实际上并不学习,却错误地掌握了人才。
“翘材”指的是杰出的人才,“柄”在这里比喻掌握权力。
司空城旦书,黄老渐复横。
担任司空城旦的职务,黄老思想逐渐抬头。
黄老学派是一种道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这与汉朝的政治风格相吻合。
万古惧长夜,珠囊渝金镜。
人们害怕永恒的黑夜,就像珠子磨损了黄金镜子一样。
“长夜”比喻长久的统治或不明的前途,“珠囊”、“金镜”都是比喻珍贵的东西。
广川孕灵秀,醇儒以气应。
广川之地孕育了灵气和美好,醇厚的学者们以正气回应。
“醇儒”指的是学问深厚、品行端正的学者。
下帷不窥园,三年心力劲。
潜心读书而不窥探园林,展现了极大的毅力和决心。
“下帷”指的是专心致志地读书,“心力劲”形容了作者的决心和努力。
所读者何书,秦火烧未竟。
我所阅读的书籍是关于秦国的,它还未完成就被烧毁了。
“所读者”指自己所涉猎的书籍,“秦火烧”则是指秦始皇焚书事件。
天人建三策,著录史迁摒。
天人之际建立三种策略,司马迁的记载因此被摒弃。
“天人”指的是天与人之间的关系,“三策”可能是指不同的治国策略,“著录史迁”则是指司马迁的著作被排斥或否定。
大愚吕布舒,偃也乃为佞。
愚蠢而又狡猾的人是吕布,但他最终成为了奸臣。
“偃”在这里有贬义,指邪恶或奸诈的行为,“佞”则是谄媚的意思。
历相皆骄王,诚格学术正。
历代的宰相都骄傲自大,这确实阻碍了学术的正常发展。
“骄王”可能指的是傲慢的君主或权臣,“诚格”则是指真诚地约束或纠正。
长沙亦奇才,儒林有论定。
长沙王也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儒学界对他的评价已经确定。
“长沙”可能是指长沙王刘发,他是汉宣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对儒学有所贡献。
遗祠今萧瑟,碑断草痕迸。
荀卿的祠堂如今已荒凉破败,断碑上只有草痕斑驳的痕迹。
“遗祠”指的是前人的祠庙,“萧瑟”形容了它的衰败景象,“草痕迸”则描绘出了碑文被风化的凄凉景象。
下马拜无人,邻社笳鼓竞。
下马后独自向天地神灵致敬,周围却是邻社的笳鼓声不断。
“下马拜”可能是指一种礼节性的祭祀活动,“无人”则表达了孤独或寂寞的感觉。
牧羊牧豕儿,有祷神不吝。
那些放羊牧猪的孩子们祈祷时,神灵都会慷慨施恩。
这里用牧童祈求神灵的故事来比喻人们对信仰的依赖和虔诚。
同生汉武朝,纷纷取侯印。
我和汉代的武帝一同生活,我们都争相获取封侯的荣耀。
“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刘彻,他是西汉的一位英明君主,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
赏析:
这首诗是对荀子及其思想的颂扬。诗中通过对比荀卿与秦始皇的关系,突出了荀卿的卓越智慧和高尚品德。诗中多次提到荀卿的学问、德行以及他对儒学的贡献,表达了对荀卿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