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今雨叩门时,似与浮丘有夙期。
良会可无佳客在,长吟忽动故人思。
未能参道同餐玉,远想清斋只茹芝。
千岁蟠桃忘早熟,一瓢春酝寄来迟。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是元末明初的蓝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作品原文:
城南竹院似丹丘,风雨遥知客独留。
花映洞门春寂寂,茶分石鼎夜悠悠。
苏耽井近观遗迹,徐孺亭空怅旧游。
欲游方外老何堪,惆怅西山旧石龛。
竹径无尘深几许,松花有会近重三。
凉生夜枕烟霞润,饥忆晨厨笋蕨甘。
偶读君诗如在眼,梦魂飞绕白云庵。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时间难以考证,但蓝仁生活于元末明初,其诗歌多表现对山水的热爱及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多次出现的“西山”和“石龛”,可能是指他曾经游历过的一处风景点或历史遗迹。艺术特色: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其次,诗中通过描绘西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遗迹,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再者,诗中的哲理思考,如对生死、归隐的哲思,使整首诗充满了哲学意味。最后,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感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思想内容:
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中的“西山”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作者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历史文化价值: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不仅展示了蓝仁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社会风貌和内心世界。诗中多次提及的历史遗迹和个人经历,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作为蓝仁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这首诗不仅是蓝仁诗歌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