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竹轩五章

增城老子,有竹万根。
根根扫云,根根成阴。
增城老子,荷锄朝行。
锄竹之墩,培竹之萌。
薪竹之枝,遥竹之琴。
七八十年,作竹主人。
增城老子,亦到西樵。
到九龙岩,蹲岩之腰。
绕岩曲腰,植竹十条。
像万竹墩,聊亦逍遥。
增城老子,亦到白沙。
白沙先生,谓多竹家。
竹以逼俗,一根则足。
况于千竹,况于万竹。
增城老子,亦到石头。
石头先生,偕之遨游。
道峰竹墩,老子则留。
谓渠家物,谓渠好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万竹轩五章是明代诗人霍韬的一首咏竹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赞美了竹林的美丽和主人对竹子深厚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创作背景:《万竹轩五章》是明·霍韬的作品,表达了增城老子对竹子的热爱和尊重。作者在这首诗中详细描述了他对竹子种植和照料的过程,以及他与竹子之间建立起的深厚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
  2. 内容赏析:《万竹轩五章》描绘了一个勤劳且富有情趣的增城老子形象。他不仅种竹、锄竹,还像照顾琴弦一样细心地维护每一根竹枝。诗中充满了诗意的语言,如“根根扫云”、“根根成阴”等,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及其带来的阴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霍韬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和谐自然的生活态度和深深的文化情怀。
  3. 艺术特色:《万竹轩五章》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佳作之一。其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霍韬通过这样的作品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万竹轩五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田园诗,也是对自然之美和文化情感的一种颂扬。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也传递了一种生活哲学,即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人们能够在忙碌和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和平和的空间,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