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老子,有竹万根。
根根扫云,根根成阴。
增城老子,荷锄朝行。
锄竹之墩,培竹之萌。
薪竹之枝,遥竹之琴。
七八十年,作竹主人。
增城老子,亦到西樵。
到九龙岩,蹲岩之腰。
绕岩曲腰,植竹十条。
像万竹墩,聊亦逍遥。
增城老子,亦到白沙。
白沙先生,谓多竹家。
竹以逼俗,一根则足。
况于千竹,况于万竹。
增城老子,亦到石头。
石头先生,偕之遨游。
道峰竹墩,老子则留。
谓渠家物,谓渠好逑。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诗。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解析:
- 万竹轩五章:这是诗歌的总标题,表示接下来的内容将围绕“万竹”展开。
- 增城老子,有竹万根:增城老子,即诗人自喻,有竹子万根。
- 根根扫云,根根成阴:每一根竹子都像是在扫除天空的云朵,形成了一片阴凉。
- 增城老子,荷锄朝行:增城老子,即诗人自己,手持锄头去劳作。
- 锄竹之墩,培竹之萌:锄头刨出的是竹子的生长点(墩),培育的是竹子的新芽(萌)。
- 薪竹之枝,遥竹之琴:用烧过竹子的枝条作为乐器的弦,弹奏着悠扬的竹琴声。
- 七八十年,作竹主人:七八十年来,一直担任竹子的主人。
- 增城老子,亦到西樵:增城老子,也去了西樵山。
- 到九龙岩,蹲岩之腰:到了九龙岩,站在岩石的腰部,俯瞰着四周的风景。
- 绕岩曲腰,植竹十条:在岩石周围弯曲腰身,种植了十条竹子。
- 像万竹墩,聊亦逍遥:这些竹子像千堆堆叠的竹墩,诗人在这里轻松自在地游览。
- 增城老子,亦到白沙:增城老子,也去了白沙。
- 白沙先生,谓多竹家:白沙先生,被称赞为竹林世家。
- 竹以逼俗,一根则足:竹子虽然看似简单,但足以抵挡世俗的诱惑。
- 况于千竹,况于万竹:更不用说成千上万的竹子了。
- 增城老子,亦到石头:增城老子,也去了石头。
- 石头先生,偕之遨游:与石头先生一起游玩。
- 道峰竹墩,老子则留:在道峰上留下了竹墩的痕迹。
- 谓渠家物,谓渠好逑:认为它是他家的宝物,是他的好伴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增城老子在各种风景名胜中的活动,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比竹子的生长和人们的行为,诗人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理念。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和对山水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