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柱史秀风标,骢马南行万里遥。
雷雨岷江流惠泽,霜风巴国净炎飙。
豺狸胆落愁玄豸,燕雀栖卑怯皂雕。
此去安民君有计,疏封何必待归朝。
送某侍御之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某侍御之蜀》是明代诗人谢一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谢一夔,古源(今乔乐乡前泽花园)人,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8年)。天顺四年进士,明英宗钦点状元,曾出任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等职。他一生著述颇丰,修《英宗实录》、《宋元通鉴纲目》、《续资治通鉴纲目》等史书,并着有《谢文庄公集》、《力余福》等,还曾为明宪宗、孝宗父子的老师。
诗词原文及翻译:
兰台柱史秀风标,骢马南行万里遥。
雷雨岷江流惠泽,霜风巴国净炎飙。
豺狸胆落愁玄豸,燕雀栖卑怯皂雕。
此去安民君有计,疏封何必待归朝。创作背景与鉴赏:这首诗是明朝诗人谢一夔为一位即将赴蜀地任职的侍御而作,表达了对其即将远行的祝福和期待,也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离任情景。在鉴赏时,可以从其对仗工整、情感丰富的特点入手,感受古代文人的才情与胸怀。
文学价值:谢一夔的《送某侍御之蜀》不仅是其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送某侍御之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个人的命运波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送某侍御之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