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方伯致仕

君恩深重许悬车,雪鬓霜髯七十余。
范蠡五湖知老矣,陶潜三径赋归欤。
风高碧汉扬修翮,水满沧溟纵巨鱼。
江右甘棠今尚在,阴阴绿遍未曾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方伯致仕》是明代诗人谢一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谢一夔,明代古源(今乔乐乡前泽花园)人,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8年)。天顺四年进士,明英宗钦点状元,曾出任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等职。
  • 作品创作时间:具体写作年份不详,但根据诗中的意境推测,此诗可能是在吴方伯退休时所作。当时吴公已七十余岁,其才德宜被重用,故有“盍登朝著而使遽去乎”的惋惜之情。
  1. 诗歌原文
    君恩深重许悬车,雪鬓霜髯七十余。
    范蠡五湖知老矣,陶潜三径赋归欤。
    风高碧汉扬修翮,水满沧溟纵巨鱼。
    江右甘棠今尚在,阴阴绿遍未曾疏。

  2. 诗歌赏析

  • 主题:此诗通过描绘吴方伯的高龄和丰富的生平经历,表达了对其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其退休生活的祝愿和不舍。
  • 意象运用:诗中多次出现“风高”“水满”“碧汉”“沧溟”等自然意象,象征着吴方伯在官场上的辉煌成就和崇高地位。同时,“五湖”“三径”分别代表范蠡和陶潜的隐逸生活,暗示了吴方伯晚年仍可享有清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对吴方伯离任的惋惜与不舍,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栋梁之才应得到重用的期待。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送吴方伯致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寓意成为明代诗歌的佳作,为后来的文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典范。
  • 历史记载:诗中的一些描述和感慨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如“江右甘棠今尚在,阴阴绿遍未曾疏”一句,成为后人对官员政绩的赞誉之词。

《送吴方伯致仕》不仅是一篇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人生、历史的独到见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审美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