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叔父久登瀛,随侍三年在帝京。
学道青编窗下诵,还乡绿酒马头倾。
雪晴关塞犹闻雁,风暖邮亭未啭莺。
握手临岐那忍别,阳关频唱第三声。
送钱萼飞归吉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钱萼飞归吉水》是明代诗人谢一夔创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的送别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谢一夔,明代诗人、学者。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8年)。天顺四年进士,明英宗钦点状元,曾出任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等职。其一生著述颇丰,修《英宗实录》、《宋元通鉴纲目》、《续资治通鉴纲目》等史书,并着有《谢文庄公集》、《力余福》等,还曾为明宪宗、孝宗父子的老师,是明代中叶一位颇具声名的大臣、学者。
原文及翻译:《送钱萼飞归吉水》全诗如下:
君家叔父久登瀛,随侍三年在帝京。学道青编窗下诵,还乡绿酒马头倾。雪晴关塞犹闻雁,风暖邮亭未啭莺。握手临岐那忍别,阳关频唱第三声。
译文:你的叔父一直升迁到了很高的职位,你跟随他三年在京城。他在书房里学习,窗下读经书,我则在院子里种花养草。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会在院子里摆上一杯绿酒,看着马头山的方向,想象你在回家的路上一定已经喝得烂醉如泥。雪后天晴的时候,还能听到关塞上的大雁在飞翔。风暖的时候,邮亭里的黄莺尚未叫出声。我们相握告别,依依不舍,忍不住频频唱起“离别时的那首歌”。
《送钱萼飞归吉水》不仅是一次普通的送别,而是一次深情的表达和心灵的交流。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诗歌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