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吾尝治,风尘几度游。
道随汾水折,云拥霍山浮。
昔往黄梅雨,今来白雁秋。
萍踪倦行役,何处是沧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此地吾尝治,风尘几度游。
道随汾水折,云拥霍山浮。
昔往黄梅雨,今来白雁秋。
萍踪倦行役,何处是沧洲。
《再过霍州》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诗人韩邦奇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此地吾尝治,风尘几度游。
道随汾水折,云拥霍山浮。
昔往黄梅雨,今来白雁秋。
萍踪倦行役,何处是沧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与感慨。诗中的“此地吾尝治”表达了诗人曾经治理过的地方,展现了他的政绩和能力;“风尘几度游”则反映了诗人多次游历的经历和所经历的风尘岁月。诗人通过描写道路随着汾水弯曲、云雾环绕霍山飘浮的景象,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壮观。同时,“昔往黄梅雨”、“今来白雁秋”两句则分别指代了过去和现在的情景,黄梅雨象征着过去的雨季,白雁秋则代表着现在的秋天,通过季节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时间和变迁的感慨。最后,“萍踪倦行役”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受,而“何处是沧洲”则暗示了诗人对归宿或安身之地的迷茫和探寻。
《再过霍州》是韩邦奇的一首诗歌,而非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怀和对过往经历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