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夜坐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
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冀北花争发,秦西雁不来。
岁华容易改,春尽且尘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遥夜坐》是明代诗人韩邦奇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平遥夜坐》中,诗人韩邦奇以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为起兴,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的感慨。寒烛尽处,愁绝了夜深更急的催促。而冀北的花竞相绽放,秦西的雁却迟迟不来,这两句诗揭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世界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岁月如流水般易逝,春光已逝,留下的只有尘埃般的记忆。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更抒发了他心中所感之情,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2. 作者简介: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明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历任多个官职,因政事起伏不定。最终以兵部尚书身份退休,谥号恭简。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多次经历政治风波。尽管如此,他并未沉溺于过往,而是将诗歌写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著有《苑洛集》传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3. 作品鉴赏: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诗中“漠漠荒城暮”与“飘飘旅笛哀”营造了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岁华容易改,春尽且尘埃”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无奈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既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感悟和社会责任感。

《平遥夜坐》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文学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读者,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启迪人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