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
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冀北花争发,秦西雁不来。
岁华容易改,春尽且尘埃。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需要结合全诗内容理解,然后根据要求概括诗句大意。
【答案】
(1)“漠漠”形容荒凉,“夜坐”指诗人在平遥城寂寞地坐着。
译文:
漫漫的荒野之城在暮色中显得更加荒凉,飘荡的旅笛声让人心伤哀痛。
我独自坐着看着寒烛渐渐燃尽,愁绪也随着夜幕的降临而越来越浓。
冀北平原上的花朵争相开放,但是从秦地飞来的大雁却因为寒冷而不来。
时光流逝,岁月容易改变,转眼间春天已经过去,只剩下灰尘和落花。
赏析:
首联写景,点出诗人夜坐的地点是“平遥”,交代了写作背景。“漠漠”写出了荒城的荒凉,“飘飘”描绘了旅人的孤独。
颔联写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寂之情。寒烛的燃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寒意更增添了他的忧愁。
颈联写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迁来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冀北”与“秦西”分别代表北方平原和西部边陲,“争发”“不至”都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惆怅,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绪和对故乡的思念。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春去秋来的感慨以及对年华易逝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