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绝幽栖处,何当春日过。
花开当午足,蜂过短墙多。
清世羲皇梦,沧浪孺子歌。
同心吾辈在,天壤乐如何。
春日过荻秋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过荻秋庵》是明代诗人归子慕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抒发,还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春日过荻秋庵》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要求诗句之间有严格的平仄规律,每两行的字数必须相等,且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这种形式既保持了诗歌的节奏感,又使得诗歌内容更易于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
从内容和情感上看,《春日过荻秋庵》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诗中的“花开花落自有时,唯有春风为我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同时,“同心吾辈在,天壤乐如何”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共同理想的追求与珍视。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从创作背景和时代特色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明代中叶。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伴随着一些社会问题。诗人归子慕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反映这些社会现象,表达自己对时代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创作手法不仅让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历史价值,也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春日过荻秋庵》作为一首诗歌,其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本身,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因此,学习和鉴赏《春日过荻秋庵》,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