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子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指出诗句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了什么特点,然后再加上自己对此的理解,最后进行赏析。 “人人惜富贵,富贵谅难私。”这是全诗的开头两句,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普遍认识,即人们都希望生活得富裕,但是富贵却不是容易得到的。“谅”是“固然”的意思,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私”就是私有,指个人占有。 “居位食其食
【注释】 晓:天明;夜半:半夜,天快亮的时候。 北地:指边关或北方地区。 七星:北斗星。 【赏析】 《北征》是唐代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诗人在长安时,因受权奸谗毁,被迫从朝廷流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这首诗就是诗人赴任途中所作。 第一句“夜半寒鸡不忍听”,写旅途中的寒冷和凄凉。“夜半”点时间之早,突出路途遥远。“寒鸡”即冷鸡,这里指天寒地冻,鸡不啼鸣,暗示时令当是深冬。一个“忍”字
【注释】: 1. 姚孟长:即姚思廉。唐末宰相。 2. 道同不用结:意思是志趣相同,不必互相交往。 3. 神在未交先:指精神相通,不待相见。 4. 嘐嘐志:形容心高气傲、有远大志向的样子。 5. 高广正无俦:意指志向高远,无人能比。 6. 慷慨灯前言:指在灯烛下畅谈心中所想之事。 7. 奚止情绸缪:意指除了情感上的相互缠绕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8. 男子患无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泛湖》。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 离居久相思,乍见人情喜。 注释:由于长期分别居住,我非常想念你,看到你时非常高兴。 - 各从远方来,相知若伊始。 注释:我们各自从远方来到这儿,相互了解如同刚开始认识一样。 - 晴空泛秋湖,天际水弥弥。 注释:晴空万里,秋日的湖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湖水辽阔无边。 - 中流将焉如,东西非所拟。 注释:在湖中央游动时
【诗句】 壬寅正月西村筑室成,经始逼岁除,春肇室云考。 结构称心为,弥拙亦弥好。 村树既罗列,溪流复萦抱。 北牖移修篁,南圃艺药草。 室中图与书,闲暇可探讨。 农人理耰锄,念此岁供早。 顾我长负痾,不耕惭亦饱。 【译文】 在壬寅年的正月里,我在西村建造了一座新居。开始时,我非常紧张,生怕耽误了新年的到来。春天到来时,我欣喜地发现,虽然简陋却很合适。周围的树木已经排列整齐,而小溪也在我周围环绕着
【注释】 我爱元德秀,天然真澹姿:我爱的是元德秀这个人的天然清雅的气质。 荣进非所好,聊仕亦不辞:我追求的是高远的境界,对名利地位并不热衷,即使做官我也不拒绝。 于彼纷华中,连䘧歌于蔿: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之中,我唱着歌儿,抒发我的情怀。 一日驾柴车,欲去亦不疑:有一天我乘坐着柴车,离开这里也不感到疑惑。 惟尽利名心,长得情性怡:只有尽力消除名利之心,才能使性情更加愉悦。 饮酒弹鸣琴,眉宇若见之
``` 蹇劣仍负疴,分定无越想。 柴门槿叶疏,卧看人来往。江南寒信迟,十月气和朗。 一夜好雨过,阶前菜甲长。 念我远行人,中心怅养养。 盘餐有余滋,高驾何时枉。 译文: 虽然身体不佳却依然承担着重任,无法摆脱心中忧虑与思考。站在破旧的柴门旁,看着槿叶稀疏,偶尔有人来来往往。江南地区天气逐渐变冷,而此时正值十月,气候变得温暖晴朗。昨夜一场及时的降雨让庭院里的菜地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思念远方的人
【赏析】 此为七言律诗,写秋夜不寐之苦。首两句以寒字领起,“中宵”点明时节,而“寒自抚”则见心境。“窅然思不汩”,是说思绪如水,流而不返。三四句是写景,风开不扃户,月照床前泻。五六句是写人,明月团团树中没,古刹静突兀。末二句写事,昨日同游人,各各归偃息。宵旦送往事,古今坐超忽。最后四句写景和人事的交融。风吹殿角铃,不寐到明发,可见其辗转反侧,终宵难眠。全诗意境苍茫沉远,气象浑融空灵。诗中多用虚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上安州裴长史书》。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庚子正月吴子往见过同访高存之于漆湖 - 时间:庚子年正月(具体年份不详) - 地点:漆湖(可能位于今天的四川或重庆一带) - 人物:吴子、高存之 - 事件:两人一同前往拜访 2. 令节思故人,流光惧蹉跎 - 时间:令节(美好的时光) - 地点:不详,但可能是某个特定场合或节日 - 人物:故人(老朋友) - 事件
【注释】 ①孤斋:独居的住所。 ②清夜:指皎洁的月夜。 ③秋虫:秋天的虫,这里借指蟋蟀等鸣叫的声音。 ④飒飒:形容雨声或风声。 ⑤汩汩:流动的样子。 ⑥山半:山腰。 ⑦山僧:山中的和尚。哀怨凄切如猿啼。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茅屋时所作。前四句写夜宿茅斋,诗人在幽静的月色之下,听着窗外传来的蟋蟀叫声,感到心烦意乱,难以成眠。后六句写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梦,于是起身揽衣而起,来到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