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斋悬清夜,孤枕秋虫边。
飒飒松林雨,汩汩流暗泉。
所思在远方,揽衣不能眠。
山半歌者谁,山僧如哀猿。

【注释】

①孤斋:独居的住所。

②清夜:指皎洁的月夜。

③秋虫:秋天的虫,这里借指蟋蟀等鸣叫的声音。

④飒飒:形容雨声或风声。

⑤汩汩:流动的样子。

⑥山半:山腰。

⑦山僧:山中的和尚。哀怨凄切如猿啼。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茅屋时所作。前四句写夜宿茅斋,诗人在幽静的月色之下,听着窗外传来的蟋蟀叫声,感到心烦意乱,难以成眠。后六句写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梦,于是起身揽衣而起,来到院中。他看到山腰有位歌者正在唱歌,歌声哀婉动听,仿佛是山中的哀猿所唱。诗人不禁联想到山中的僧人,也像哀猿一样在悲吟着什么。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切。前四句写夜晚,后四句写白天。诗人把夜晚和白天都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孤斋悬清夜”一句,用一个“悬”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孤枕秋虫边”一句,用一个“边”字写出了诗人对秋虫的喜爱。“飒飒松林雨”一句,用“飒飒”、“汩汩”两个拟声词写出了松林下雨的声响。这四句诗,从时间上来说,写的是从夜晚到白天的过程,从空间上来说,写的是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从听觉上来说,是从听觉到视觉的过程。这四句诗,不仅使读者感到这是一首诗,而且会使读者感到这是一幅画。“山半歌者谁?山僧如哀猿。”两句是问句,一问一答,以问代叙,把诗人听到的山中歌者的歌声,联想到山中的哀猿之声,从而进一步突出了自己对山中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