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怀顿修

忆别姑苏寺,分吟尚暮秋。
所经无限雪,频起故山愁。
白草随人短,寒砧带月流。
西南回首处,疑是武昌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辽阳怀顿修》是一首五言律诗,由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作品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了诗人在辽阳地区所经历的感受和对故土的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
  • 释今无生平:释今无,字阿字,番禺人,本为万氏子。他在十六岁时随雷峰函参礼,并得度。十七岁时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随后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
  1. 作品原文
  • 忆别姑苏寺,分吟尚暮秋。所经无限雪,频起故山愁。白草随人短,寒砧带月流。
  • 此篇《辽阳怀顿修》共包含两首诗,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例如第一首中描述了在辽阳地区所经历的感受和对故土的思念,第二首则通过描绘辽阳的雪景和寒砧之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辽阳怀顿修》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如“所经无限雪”和“频起故山愁”,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辽阳地区的寒冷和荒凉,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 艺术手法: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例如通过描述雪和草的长度以及砧的声音,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辽阳怀顿修》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