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旋庵都寺

春叶聊将寄远怀,秋云留取覆空斋。
怜予抱病埋匡岳,念汝情深在海涯。
石坐定忘潮到脚,人来应对月西阶。
每从庾岭僧归寺,尽说辛勤费草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旋庵都寺》为明代诗人释今摩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修行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1. 创作背景:《寄旋庵都寺》的创作背景与释今摩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曾历游福州、庐山以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等著名寺庙,晚年则主法于雷峰。在佛教修行中,他不仅关注外在的庙宇和修行场所,更重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归隐后,面对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苦短,所表达的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态。

  2. 诗词原文
    春叶聊将寄远怀,秋云留取覆空斋。
    怜予抱病埋匡岳,念汝情深在海涯。
    石坐定忘潮到脚,人来应对月西阶。
    每从庾岭僧归寺,尽说辛勤费草鞋。

  3. 诗的意境:《寄旋庵都寺》展现了释今摩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诗中的“春叶”与“秋云”,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而“藏身”的“匡岳”、“海涯”则暗喻了人生旅途的艰辛与遥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的超然态度和内心的平和。

  4. 文化价值:《寄旋庵都寺》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义。诗中的“劳劳欲何为”、“动静宜知时”等诗句,反映了释今摩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些诗句不仅启迪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不定,也鼓励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安宁。

《寄旋庵都寺》是释今摩对自然和修行的深刻领悟的体现,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哲学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