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摩
寄旋庵都寺 春叶聊将寄远怀,秋云留取覆空斋。怜予抱病埋匡岳,念汝情深在海涯。石坐定忘潮到脚,人来应对月西阶。每从庾岭僧归寺,尽说辛勤费草鞋。 赏析: 《寄旋庵都寺》是明末僧人释今摩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自身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友人情感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人生贵在自处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石鉴法兄而作。诗中表达了对石鉴法兄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十年丛席未成林,分座能忘竖草心。 这句诗描绘了石鉴法兄在聚会中的从容自在,与众人共享欢乐时光,忘却了世俗的纷争。"十年丛席"指的是长时间的聚集,"未成林"表示尚未形成稳定的群体。"分座能忘竖草心"意味着无论坐在哪里,都能忘记世俗的纷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登高四望菊花开,黯黯离情天际来。 - 译文:登上高处远眺,菊花盛开,但我心中却满是离别之情,它们似乎从天边飘来。 -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黯黯离情天际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的离别之情如何如同天际般遥不可及。 - 赏析:此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将菊花的美丽与内心的离愁别绪巧妙结合
释义: 三十年前我辅弼宗师,夜深人静五更钟。 我曾在高山上纫兰花,如今只能在短日中折蕙兰。 书史中还怀有当日的节,山水之中难觅旧时踪。 同门一恸寻常事,愁见丰狐举眼逢。 注释: 失题:诗作未命名,以内容推测为表达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三十年来辅洞宗:指作者在三十年前辅助过某位高僧,成为他的弟子或弟子之一。洞宗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宗派或学派。 悬河高论五更钟:形容夜晚的辩论或讨论非常激烈
登高四望菊花开,黯黯离情天际来。 云水十年同海寺,巾瓶此日向吴台。 吟依古驿江猿宿,力任瑶签白马回。 频病岂堪言远别,况逢佳节益徘徊
十年丛席未成林,分座能忘竖草心。 满院松杉堂构在,一家岩壑隐居深。 风晴磐石看云起,月涌长溪共雪吟。 胜事每惭予在后,枯藤绝壁好相寻
春叶聊将寄远怀,秋云留取覆空斋。 怜予抱病埋匡岳,念汝情深在海涯。 石坐定忘潮到脚,人来应对月西阶。 每从庾岭僧归寺,尽说辛勤费草鞋
释今摩是明代一位著名的诗人。释今摩,字诃衍,俗姓曾,名琮,生于明桂王永历四年(1650年)。他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还是南明时期的一位禅师子。以下是对其的相关介绍: 1. 个人简介:释今摩出生于广东番禺人,是天然函禅师的后代,同时也是一名诸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受具雷峰到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示寂,其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这些背景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
释今摩是明代一位著名的诗人。释今摩,字诃衍,俗姓曾,名琮,生于明桂王永历四年(1650年)。他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还是南明时期的一位禅师子。以下是对其的相关介绍: 1. 个人简介:释今摩出生于广东番禺人,是天然函禅师的后代,同时也是一名诸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受具雷峰到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示寂,其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这些背景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