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送足公请藏

登高四望菊花开,黯黯离情天际来。
云水十年同海寺,巾瓶此日向吴台。
吟依古驿江猿宿,力任瑶签白马回。
频病岂堪言远别,况逢佳节益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今摩的《九日送足公请藏》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境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佳节的依恋。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与背景
  • 释今摩:释今摩是明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宗教的复杂性。
  • 创作背景:《九日送足公请藏》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的“登高四望菊花开”可推测,这可能是在秋天或重阳节(九月九日)之际创作的。
  1. 诗句解析与鉴赏
  • 首句赏析:“登高四望菊花开”,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菊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高尚,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可能寓意着对友人长久健康和美好未来的祝愿。
  • 次句赏析:“黯黯离情天际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不舍和忧愁,“黯黯”一词形容心情沉重,“离情”则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这种情感的流露,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微妙。
  • 第三句赏析:“云水十年同海寺,巾瓶此日向吴台。”这两句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和友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共同的回忆和经历让他们的心灵有了相通之处。这里的“同海寺”和“向吴台”分别代表了两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现在的位置,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使得友情更加深厚和珍贵。
  • 第四句赏析:“吟依古驿江猿宿,力任瑶签白马回。”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静夜听涛、骑马归家的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这里的“江猿宿”和“瑶签白马回”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 第五句赏析:“频病岂堪言远别,况逢佳节益徘徊。”最后一句反映了诗人对频繁生病的无奈以及对节日更添惆怅的心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绪更加深沉和动人。通过这样的结尾,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也展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九日送足公请藏》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